“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分类:党史教育
- 作者:宣传文化科
- 来源:宣传文化科
- 发布时间:2021-05-29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取胜后,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7日,刘邓大军挥师东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这一历史事件。
1947年8月底,解放军刘邓大军抵达汝河北岸,“跃进大别山”中最艰险的一仗拉开序幕,此事国民党军队第85师的3个旅已经占领了汝河南岸并布置好了防御阵地,而刘邓大军背后还有3个师追兵逼近,距离仅20公里。
能否渡过汝河事关整个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刘邓大军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打过河,对此刘伯承对着全军指战员说出一句著名的名言: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从这里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
跃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的一次战略性进攻,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因此跃进大别山被视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大转折点。但是这个转折点的代价是沉重的,刘邓大军出发前有12万人,但最后只剩下不到7万人,并且丢失了全部重装备,因此有很多人在讨论跃进大别山到底值不值得,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先来看一下1947年下半年时的全国局势,当时经过一年的奋战,解放军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歼敌112万。同时解放军兵力大大扩充,在加上蒋介石这位“运输大队长”的相助,装备水平也提升了不少,此时的解放军可以说是初步具备了到外线作战的能力。
但是全国形势也依旧很严峻,国民党虽然损失了大量兵力,但依旧占领了大量的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几乎全部被占领,华东解放区也损失惨重,江苏、安徽两省的根据地基本全部沦陷,极大地压缩了我军的生产空间,消耗了大量粮食等资源,一度使得解放区面临经济问题,用粟裕的话说:“山东的水都快喝干了”。
而在全面进攻失利后,国民党军队开始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军进行重点进攻,进一步压缩我军空间,希望迫使我军主力出来进行战略决战,从而达到一举歼灭的目的。
所以虽然解放军打了好几个像孟良崮这样战役级别的胜仗,但是在战略层面依旧没有遏制住国民党的进攻,解放军依旧处于极为不利的守势,如果不能尽快打破这个困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都将充满不确定性。
如何破局?毛泽东认为只有让主力进入外线作战,这个“外线”指的就是国统区,内线是解放区。只有将战火引到“国统区”,才能将敌人兵力吸引到外线,才能释放内线的压力,解放区才能有空间和时间向外扩张。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我军第二年(1947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达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可以说这是一步绝妙的棋招。
但是这样做的风险也是极大的,因为此时的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尚不具备优势,正面对抗是很吃亏的,而且突然跳到外线作战解放军面临着物资不足、思想准备不足、敌情不明等众多客观困难。另外由于解放军长期作战,各大战区也都在交战中,军队疲惫且抽不出太多兵力是个很大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需要解放军远离后方根据地,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敌后地区作战,而在一个没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作战是很艰难的,失败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说这一战略决策中或多或少都有赌的成分,不管怎么样,代价都是巨大的,但是对于全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刘伯承说:“我们就像挑着一副担子,担子越重,对全局越有利”。
毛泽东计划动用30万人分三路向外线出击,其中中原大别山地区作为重点,因此担任此次任务的刘邓大军几乎是动用了中原野战军的所有主力。
如果能控制大别山,就能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是蒋介石的腹心地区,更是弱点地区,跃进大别山可以说是将一把尖刀直插国民党的战略纵深。但是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明明被自己压得喘不过气的解放军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直指自己的要害。
而且大别山地区国军兵力空虚,刘邓大军进入这里后能够先敌展开建立根据地,蒋介石比谁都知道一旦共产党建立了根据地,那情况就麻烦多了,因此必须得不惜一切代价将刘邓大军歼灭在此。
所以蒋介石立刻调集了33个旅的机动部队前来围剿刘邓大军,要知道国民党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是擅于机动作战的精锐部队是比较少的。
像是胡宗南不得不抽调两个师的兵力回援,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胡宗南正是兵力不足的时候。所以刘邓大军基本是完全打乱了国军的部署,大大减轻了陕北和山东两地的压力,并且在中原地区开辟了新的战略攻势。
当然刘邓大军并不是完全孤军奋战,三路出击的大军另外两路陈谢兵团(陈赓、谢富治指挥)、陈粟兵团(陈毅、粟裕指挥)对国军也形成了牵制,大大降低了刘邓大军的压力。
尤其是陈粟兵团抓住战机跃进敌军兵力空虚的豫皖苏地区,歼敌7万,不仅牵制了桂军,还扩大了解放区,有利地支援了刘邓大军,并且将内线作战全面扩展外线,战略反攻已经势不可挡。
也正是由于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乱搅,使得国民党军队在徐州地区集结了大量部队,而且是精锐部队,这就给淮海战役我军对国军进行围歼创造了机会、奠定了基础。
在1948年3月,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时,中原地区除了一些大城市和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还在国民党手中之外,其余地区基本解放,使得5000多万人口纳入了解放区。所以不得不承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毛主席此后都一直都非常重视刘邓大军在跃进大别山的作用,曾不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中说:大别山巩固了,我们才可以说这就是进攻,人民战争的进攻。
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建立新中国的口号,我们也是不敢提的。
还有下面这段文字: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奇迹一经发生,它就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
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决策层英明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更是广大指战员怕不牺牲的革命意志。他们在重重敌军的包围中,在得不到任何支援补充的困境中,完成了一次难度不亚于长征的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一次又一次克服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坚决执行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命令,与数倍于己的强大敌人拼死对抗。
最后引用一下《亮剑》中李云龙的经典台词:纵然是敌重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今天的党史回顾就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拿出亮剑精神,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努力奋进!再见!
“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概要描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取胜后,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7日,刘邓大军挥师东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这一历史事件。
1947年8月底,解放军刘邓大军抵达汝河北岸,“跃进大别山”中最艰险的一仗拉开序幕,此事国民党军队第85师的3个旅已经占领了汝河南岸并布置好了防御阵地,而刘邓大军背后还有3个师追兵逼近,距离仅20公里。
能否渡过汝河事关整个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刘邓大军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打过河,对此刘伯承对着全军指战员说出一句著名的名言: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从这里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
跃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的一次战略性进攻,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因此跃进大别山被视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大转折点。但是这个转折点的代价是沉重的,刘邓大军出发前有12万人,但最后只剩下不到7万人,并且丢失了全部重装备,因此有很多人在讨论跃进大别山到底值不值得,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先来看一下1947年下半年时的全国局势,当时经过一年的奋战,解放军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歼敌112万。同时解放军兵力大大扩充,在加上蒋介石这位“运输大队长”的相助,装备水平也提升了不少,此时的解放军可以说是初步具备了到外线作战的能力。
但是全国形势也依旧很严峻,国民党虽然损失了大量兵力,但依旧占领了大量的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几乎全部被占领,华东解放区也损失惨重,江苏、安徽两省的根据地基本全部沦陷,极大地压缩了我军的生产空间,消耗了大量粮食等资源,一度使得解放区面临经济问题,用粟裕的话说:“山东的水都快喝干了”。
而在全面进攻失利后,国民党军队开始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军进行重点进攻,进一步压缩我军空间,希望迫使我军主力出来进行战略决战,从而达到一举歼灭的目的。
所以虽然解放军打了好几个像孟良崮这样战役级别的胜仗,但是在战略层面依旧没有遏制住国民党的进攻,解放军依旧处于极为不利的守势,如果不能尽快打破这个困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都将充满不确定性。
如何破局?毛泽东认为只有让主力进入外线作战,这个“外线”指的就是国统区,内线是解放区。只有将战火引到“国统区”,才能将敌人兵力吸引到外线,才能释放内线的压力,解放区才能有空间和时间向外扩张。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我军第二年(1947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达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可以说这是一步绝妙的棋招。
但是这样做的风险也是极大的,因为此时的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尚不具备优势,正面对抗是很吃亏的,而且突然跳到外线作战解放军面临着物资不足、思想准备不足、敌情不明等众多客观困难。另外由于解放军长期作战,各大战区也都在交战中,军队疲惫且抽不出太多兵力是个很大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需要解放军远离后方根据地,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敌后地区作战,而在一个没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作战是很艰难的,失败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说这一战略决策中或多或少都有赌的成分,不管怎么样,代价都是巨大的,但是对于全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刘伯承说:“我们就像挑着一副担子,担子越重,对全局越有利”。
毛泽东计划动用30万人分三路向外线出击,其中中原大别山地区作为重点,因此担任此次任务的刘邓大军几乎是动用了中原野战军的所有主力。
如果能控制大别山,就能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是蒋介石的腹心地区,更是弱点地区,跃进大别山可以说是将一把尖刀直插国民党的战略纵深。但是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明明被自己压得喘不过气的解放军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直指自己的要害。
而且大别山地区国军兵力空虚,刘邓大军进入这里后能够先敌展开建立根据地,蒋介石比谁都知道一旦共产党建立了根据地,那情况就麻烦多了,因此必须得不惜一切代价将刘邓大军歼灭在此。
所以蒋介石立刻调集了33个旅的机动部队前来围剿刘邓大军,要知道国民党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是擅于机动作战的精锐部队是比较少的。
像是胡宗南不得不抽调两个师的兵力回援,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胡宗南正是兵力不足的时候。所以刘邓大军基本是完全打乱了国军的部署,大大减轻了陕北和山东两地的压力,并且在中原地区开辟了新的战略攻势。
当然刘邓大军并不是完全孤军奋战,三路出击的大军另外两路陈谢兵团(陈赓、谢富治指挥)、陈粟兵团(陈毅、粟裕指挥)对国军也形成了牵制,大大降低了刘邓大军的压力。
尤其是陈粟兵团抓住战机跃进敌军兵力空虚的豫皖苏地区,歼敌7万,不仅牵制了桂军,还扩大了解放区,有利地支援了刘邓大军,并且将内线作战全面扩展外线,战略反攻已经势不可挡。
也正是由于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乱搅,使得国民党军队在徐州地区集结了大量部队,而且是精锐部队,这就给淮海战役我军对国军进行围歼创造了机会、奠定了基础。
在1948年3月,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时,中原地区除了一些大城市和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还在国民党手中之外,其余地区基本解放,使得5000多万人口纳入了解放区。所以不得不承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毛主席此后都一直都非常重视刘邓大军在跃进大别山的作用,曾不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中说:大别山巩固了,我们才可以说这就是进攻,人民战争的进攻。
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建立新中国的口号,我们也是不敢提的。
还有下面这段文字: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奇迹一经发生,它就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
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决策层英明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更是广大指战员怕不牺牲的革命意志。他们在重重敌军的包围中,在得不到任何支援补充的困境中,完成了一次难度不亚于长征的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一次又一次克服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坚决执行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命令,与数倍于己的强大敌人拼死对抗。
最后引用一下《亮剑》中李云龙的经典台词:纵然是敌重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今天的党史回顾就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拿出亮剑精神,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努力奋进!再见!
- 分类:党史教育
- 作者:宣传文化科
- 来源:宣传文化科
- 发布时间:2021-05-29
- 访问量:0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取胜后,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7日,刘邓大军挥师东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这一历史事件。
1947年8月底,解放军刘邓大军抵达汝河北岸,“跃进大别山”中最艰险的一仗拉开序幕,此事国民党军队第85师的3个旅已经占领了汝河南岸并布置好了防御阵地,而刘邓大军背后还有3个师追兵逼近,距离仅20公里。
能否渡过汝河事关整个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刘邓大军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打过河,对此刘伯承对着全军指战员说出一句著名的名言: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从这里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
跃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的一次战略性进攻,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因此跃进大别山被视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大转折点。但是这个转折点的代价是沉重的,刘邓大军出发前有12万人,但最后只剩下不到7万人,并且丢失了全部重装备,因此有很多人在讨论跃进大别山到底值不值得,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先来看一下1947年下半年时的全国局势,当时经过一年的奋战,解放军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歼敌112万。同时解放军兵力大大扩充,在加上蒋介石这位“运输大队长”的相助,装备水平也提升了不少,此时的解放军可以说是初步具备了到外线作战的能力。
但是全国形势也依旧很严峻,国民党虽然损失了大量兵力,但依旧占领了大量的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几乎全部被占领,华东解放区也损失惨重,江苏、安徽两省的根据地基本全部沦陷,极大地压缩了我军的生产空间,消耗了大量粮食等资源,一度使得解放区面临经济问题,用粟裕的话说:“山东的水都快喝干了”。
而在全面进攻失利后,国民党军队开始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军进行重点进攻,进一步压缩我军空间,希望迫使我军主力出来进行战略决战,从而达到一举歼灭的目的。
所以虽然解放军打了好几个像孟良崮这样战役级别的胜仗,但是在战略层面依旧没有遏制住国民党的进攻,解放军依旧处于极为不利的守势,如果不能尽快打破这个困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都将充满不确定性。
如何破局?毛泽东认为只有让主力进入外线作战,这个“外线”指的就是国统区,内线是解放区。只有将战火引到“国统区”,才能将敌人兵力吸引到外线,才能释放内线的压力,解放区才能有空间和时间向外扩张。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我军第二年(1947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达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可以说这是一步绝妙的棋招。
但是这样做的风险也是极大的,因为此时的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尚不具备优势,正面对抗是很吃亏的,而且突然跳到外线作战解放军面临着物资不足、思想准备不足、敌情不明等众多客观困难。另外由于解放军长期作战,各大战区也都在交战中,军队疲惫且抽不出太多兵力是个很大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需要解放军远离后方根据地,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敌后地区作战,而在一个没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作战是很艰难的,失败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说这一战略决策中或多或少都有赌的成分,不管怎么样,代价都是巨大的,但是对于全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刘伯承说:“我们就像挑着一副担子,担子越重,对全局越有利”。
毛泽东计划动用30万人分三路向外线出击,其中中原大别山地区作为重点,因此担任此次任务的刘邓大军几乎是动用了中原野战军的所有主力。
如果能控制大别山,就能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是蒋介石的腹心地区,更是弱点地区,跃进大别山可以说是将一把尖刀直插国民党的战略纵深。但是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明明被自己压得喘不过气的解放军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直指自己的要害。
而且大别山地区国军兵力空虚,刘邓大军进入这里后能够先敌展开建立根据地,蒋介石比谁都知道一旦共产党建立了根据地,那情况就麻烦多了,因此必须得不惜一切代价将刘邓大军歼灭在此。
所以蒋介石立刻调集了33个旅的机动部队前来围剿刘邓大军,要知道国民党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是擅于机动作战的精锐部队是比较少的。
像是胡宗南不得不抽调两个师的兵力回援,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胡宗南正是兵力不足的时候。所以刘邓大军基本是完全打乱了国军的部署,大大减轻了陕北和山东两地的压力,并且在中原地区开辟了新的战略攻势。
当然刘邓大军并不是完全孤军奋战,三路出击的大军另外两路陈谢兵团(陈赓、谢富治指挥)、陈粟兵团(陈毅、粟裕指挥)对国军也形成了牵制,大大降低了刘邓大军的压力。
尤其是陈粟兵团抓住战机跃进敌军兵力空虚的豫皖苏地区,歼敌7万,不仅牵制了桂军,还扩大了解放区,有利地支援了刘邓大军,并且将内线作战全面扩展外线,战略反攻已经势不可挡。
也正是由于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乱搅,使得国民党军队在徐州地区集结了大量部队,而且是精锐部队,这就给淮海战役我军对国军进行围歼创造了机会、奠定了基础。
在1948年3月,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时,中原地区除了一些大城市和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还在国民党手中之外,其余地区基本解放,使得5000多万人口纳入了解放区。所以不得不承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毛主席此后都一直都非常重视刘邓大军在跃进大别山的作用,曾不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中说:大别山巩固了,我们才可以说这就是进攻,人民战争的进攻。
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建立新中国的口号,我们也是不敢提的。
还有下面这段文字: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奇迹一经发生,它就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
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决策层英明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更是广大指战员怕不牺牲的革命意志。他们在重重敌军的包围中,在得不到任何支援补充的困境中,完成了一次难度不亚于长征的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一次又一次克服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坚决执行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命令,与数倍于己的强大敌人拼死对抗。
最后引用一下《亮剑》中李云龙的经典台词:纵然是敌重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拿出亮剑精神,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努力奋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热点
推荐图文
正定中学微信服务号
正定中学微信订阅号
正定中学抖音号
正定中学B站号
正定中学头条号
©2021 河北正定中学 版权所有 |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府西街80号 | 意见反馈:hbzdzx@163.com | 邮编:050000 | 冀ICP备06006650号 |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石家庄